網站Logo:經濟部能源署-能源知識庫
跳到主要內容區塊

日本岡山縣修訂《岡山縣全球暖化對策實施計畫》 背景

2023年12月01日 星期五
:::

背景

岡山縣位於日本本州西方的中國地方,在廣島縣東方、兵庫縣西方。岡山縣百年來均溫上升1.3 ,若不採取措施,至21世紀末將較20世紀末上升4.3 。氣候變遷已對岡山縣造成影響,包括:

  1. 農林漁業:農作物產量和品質下降、蟲害擴大、漁業資源分佈的變化
  2. 自然災害:可能引發洪水的暴雨事件增加、風暴潮和海浪導致洪水風險增加、土石流災害的嚴重性和頻率不斷增加
  3. 健康:因中暑而緊急送醫的人數增加、空污濃度變化

 

從數據上來看,岡山縣的溫室氣體排放主要來自產業(60%),運輸與能源轉換各占10%,家庭與商業各占6%,因此其為典型的工業城市。

日本岡山縣修訂《岡山縣全球暖化對策實施計畫》 背景-說明-1714803242

 

重要政策

  1. 岡山縣政府的整體因應氣候變遷因應對策方向:

(1)因應氣候變遷,推動相關技術的開發和普及

(2)因應如日益嚴重的松甲蟲蟲害

(3)了解捕撈狀況及漁場環境監測調查

(4)促進現有設施的維護、管理和功能增強

(5)透過防災教育和意識提高防災意識、各方共同努力推動「流域防洪」對策

(6)提高防暑意識和意識、持續監測光化學氧化劑等的濃度並發出警告等

 

  1. 岡山縣於2020年7月宣布將於2050年達到溫室氣體淨零排放目標;並且於2023年03月修訂《岡山縣全球暖化對策實施計畫》。期望以脫碳為手段,振興在地、解決產業升級問題並提高吸引力,以下為計畫內容概述。

(1)目標:2030年溫室氣體排放量較2013年5,217萬噸減至3,168萬噸二氧化碳當量,共減碳39.3%;但2050年仍與全國一致達成碳中和。主要的部門減量目標包括如:

  • 產業部門(工廠等)預計2030年減量1,038萬噸二氧化碳當量(減32.4%)
  • 業務部門(商業與服務等)預計2030年減量191萬噸二氧化碳當量(減51.3%)
  • 家庭部門預計2030年減量256萬噸二氧化碳當量(減66.3%)
  • 運輸部門預計2030年減量155萬噸二氧化碳當量(減34.8%)

(2)特點:因為是重工業城市,產業排放占比高,且有許多是尚未確立去碳措施的產業,因此與全國減碳46%相比,岡山之進度較慢

(3)歷程:此計畫在2011年10月時訂定(原名為岡山縣全球暖化預防行動計畫)、2017年3月第一次修訂,本次則是距離6年後的第二次修訂。

(4)計畫架構:現況評估→目標設定→策略說明→管考機制

(5)計畫主要四大方向:

  • 發揮優勢,建立脫碳對策:推動電動車領先全國的區域,預計電動車、油電混合車、氫燃料電池車等自2021年7,202台提升至2030年36,000台;利用豐富的森林資源,強化森林管理、振興林業;研析水島港轉型為碳中和港、加強管制水島工業區內前5大碳排大戶,朝淨零工業區邁進
  • 平衡經濟成長和減少環境影響:推動縣內企業生產和利用有助去碳之產品,推動節能並讓企業瞭解可節約成本與產生效益的資訊;循環型產業與去碳新技術研發,從2021年90件提升至2030年162件
  • 再生能源普及擴大:占比從2019年18.9%提升至2030年27.9%;推動能與在地共存、並作出貢獻的再生能源;運用「晴之國」優勢,推動太陽能板設置於屋頂、未利用土地,以供自發自用;另也發展小水力、生質能(木材),及開始規劃導入氫能之研究
  • 推動縣民充分參與:地球守護者會員人數自2021年14,625人提升至2030年19,000人;提高縣民意識,建立產官民與各組織等各方共同努力因應暖化的體系(水平傳播),促進各年齡層的學習並建立縣民共同參與的系統(垂直傳播),並推動與縣民切身相關的策略,如:淨零建築、運具電動化及汽車對家戶(Vehicle to Home, V2H)。

 

  1. 政府亦期待攜手縣民及產業共同努力,分別涵蓋減緩與適應兩個方面:

(1)希望縣民參與之減緩對策:節電節能(包括汰換家電與減少物流流程、選擇節能住宅)、電力等能源的轉換(改用與增加再生能源)、利用共享與公共運輸、選擇時令食物並避免浪費、選擇環保服裝並願意長期作為搭配之衣著

(2)希望縣民參與之適應對策:節約用水及有效利用雨水、關注天氣資訊並注意防災與疏散、正確使用空調、適當補充水份避免中暑、防蟲措施

(3)希望產業參與之減緩對策:提供有助去碳的技術、產品、與服務,引進節能設備與再生能源

(4)希望產業參與之適應對策:制定業務營運持續計畫以因應災害風險、發展適應之業務

 

參考資料

1.岡山縣全球暖化對策實施計畫(2023年3月修訂)【點此連結】

 

 
:::

地址:310 新竹縣竹東鎮中興路四段195號

電話:+886-3-5914337

Copyright © since 2020 工業技術研究院 製作|經濟部能源署 指導|社群洞察股份有限公司 維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