網站Logo:經濟部能源署-能源知識庫
跳到主要內容區塊

我國地方能源策略推動亮點案例:新北市亮點案例-凸顯區位特色亮點,打造「淨零生活示範區」

2025年01月15日 星期三
:::

新北市亮點案例-凸顯區位特色亮點,打造「淨零生活示範區」

關鍵字:淨零示範區、跨局處協調機制

市長定錨政策方向,盼透過「淨零生活示範區」,讓民眾有感參與

新北市政府於2020年11月簽署「氣候緊急宣言」,為我國第一個簽署該宣言的縣市政府,隨後於2021年4月宣示「零碳翻轉 新北先行」的願景,明確提出2030年溫室氣體減量目標,相較於2005年減少30%,並於2050年達到淨零排放的目標。

為此,新北市於2022年發布《新北市2050淨零路徑暨氣候行動白皮書》,透過明確的政策藍圖與行動策略定錨施政方向,帶領城市邁向淨零未來。

新北市政府將2030年視為達成淨零目標的關鍵里程碑,由新北市市長公開宣示「新北市2030三大藍圖」1,選定八里區為首座「淨零生活示範區」,作為實現永續生活的具體場域,盼透過能源結構轉型、車輛及設備電氣化以及增加碳匯等多元模式,讓市民在日常生活中真切體驗「淨零生活」的可能性。整體而言,新北市的淨零能源與氣候治理藍圖因具備明確性,凸顯了市府首長、高層在氣候治理中的關鍵角色為定錨方向、凝聚共識。

我國地方能源策略推動亮點案例:新北市亮點案例-凸顯區位特色亮點,打造「淨零生活示範區」-說明-1738752077

圖1、新北市2050淨零排放路徑規劃(資料來源:新北市政府)

 

從多元面向分析區域特性,劃設最有發展潛力的「淨零生活示範區」

打造「2030淨零生活示範區」的首要任務,是挑選兼具區域特色與資源稟賦的地點。八里區憑藉經濟、遊憩與文化三大亮點,脫穎而出,成為新北市邁向淨零生活的重要起點。

具體而言,從經濟面向來看,八里區主要的產業為石材、運輸經貿(臺北港),以及小型加工廠。未來,透過將地標「臺北港」轉型為「綠色港區」,以及推動「八里焚化廠」升級為具發電功能,並裝設碳捕捉利用與封存技術之場域,八里區將不僅成為淨零、循環經濟的先鋒,還能在2025年淡江大橋通車後,為打造新興淨零城鎮奠定基石,迎接人口與產業的成長。

其次,八里區豐富的人文與自然資源,如十三行博物館、考古公園及水岸景觀,是發展零碳觀光的最佳舞台。結合老街與都會的多元樣貌,八里既展現新北市多樣性的縮影,也為零碳生活創造實驗場域。透過「八里淨零生活示範區」計畫,新北市希望累積可複製的實踐經驗,進一步拓展至其他區域,打造淨零永續的宜居城市。

跨局處協作,整合資源使淨零能源藍圖逐步落實

為實踐2050淨零目標,新北市政府成立「氣候變遷因應推動會」,以市長為召集人,下設4個小組:能源轉型及效率提升組(由經發局主政)、循環經濟組(由環保局主政)、智慧運輸組(由交通局主政)、韌性調適組(由城鄉局主政),盼透過跨局處機制,達到促進「水平溝通、資源共享」,與「垂直整合、目標一致」的效果。

具體而言,依據新北市政府公開《2030八里部門別淨零路徑》(詳圖2),各局處主要分工如下:

  • 經發局:預計於2026年前完成轄內290家工廠能源使用情形盤點,擘劃資源協助各工廠老舊重油鍋爐改為使用天然氣;另亦將逐步推動區內工廠導入能源監測管理系統,透過查核與輔導,提升轄內工業部門能源使用效率;持續追蹤於轄內建設氫能基礎建設、廠房使用氫能為原料等諸多可能性。
  • 環保局:將焦點放在住商部門、改善空氣汙染,因此將積極推動住商部門裝設智慧能源管理系統。
  • 交通局:將重心放在打造「綠色道路」、「綠色港口」,因此將積極與臺灣港務公司協調,使臺北港取得「歐洲生態港認證」、每年進行溫室氣體盤查,未來將持續協助港區內業者推動基地保水綠化、廣設太陽能源以使用再生能源等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我國地方能源策略推動亮點案例:新北市亮點案例-凸顯區位特色亮點,打造「淨零生活示範區」-說明-1738752077

圖2、2030八里部門別淨零路徑
     

以行動具象化未來淨零能源生活

「八里淨零生活示範區」的價值在於其成為多元淨零策略的實驗場,將抽象的減碳願景轉化為具體行動計畫,本案例的實踐過程,仰賴市府首長、高層之意志力,設定具體階段性目標、多方跨局處協調與整合資源,使市民可親身感受淨零生活的可能性。未來,八里的經驗將為新北市甚至全臺各地提供實踐範例,讓多元的淨零能源生活模式在城市間逐步遍地開花。

 

 

註1:新北市2030三大藍圖:(1)三重第二行政中心碳中和;(2)大型開發案導入零碳設計;(3)八里淨零示範先行區。

 

:::

地址:310 新竹縣竹東鎮中興路四段195號

電話:+886-6-3636788

Copyright © since 2020 工業技術研究院 製作|經濟部能源署 指導|社群洞察股份有限公司 維運